|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广州恒雅(广雅)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公共广播国家标准GB50526主编单位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黄均义
  • 电话:020-81972739
  • 邮件:1553029695@qq.com
  • 手机:13802905057
  • 传真:020-80729025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2012公共广播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新闻中心
2012公共广播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2-11-16        浏览次数:566        返回列表
一、公共广播事业的既有成就与问题:
作为传统媒体,经过在低谷期的蛰伏,近年来依托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及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公共广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绩骄人。主要表现在:广播机构的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制作与播出时长进一步增长;伴随广播广告收益的上扬,广播机构保持盈利稳定增长;广播接收工具多样化,移动终端发展受瞩目。
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在成绩斐然的背后,公共广播事业的一系列潜藏问题也一一凸显,包括:广播机构广告收入总量小,经营模式单一化,听众对广播媒体的接触率偏低,收听时间正不断下降;受频率数量的限制,收听市场未能覆盖全国;有关部门对广播节目的投入少,节目交易制肘多。
二、公共广播事业改革势在必行
国情的历史和现状决定了公共广播事业在我国具有根深蒂固的基地及不可取代的地位,但一成不变的观念与操作模式已显得与时代的发展和现实需要格格不入,公共广播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从多方面进行调整与改善,跳出传统思维的窠臼,实现体制创新;有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广做市场调查,提升节目质量,完善市场机制,紧跟媒介融合的行业发展趋势,依赖科技进步实现突围。

第二部分 向媒介融合大潮行进中的中国公共广播产业

本部分将从多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广播事业的主要形式、受众群体、手机广播等方面进行分析。
网络广播是多媒介融合趋势下公共广播的主要形式
多媒介的有机融合催生了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所谓媒介融合,这是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之间的结合,其主要形式是网络广播。网络广播因其存储时间长、便于听众选择收听的特点,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广播线性传播的缺陷。
年轻群体是网络广播的主要受惠者
年轻群体是网络活动的主要群体,因此,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网络广播的最大受惠者,从听众的接受方式来看,网络广播改变了听众过去只能同步被动式接收的局限,向异步主动式接收转变。为了最大限度迎合年轻群体的实际需求,网络广播的内容设置必须契合这一群体的生活特点和心理需求。
全媒体下的手机广播普及迅速
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及移动通讯网和互联网的强大支持使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成为现实。手机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将图文、声像集于一体,大大提升了受众的收听方式。此外,因产业链的关系,手机广播还带来了电台和通讯营运商的得益。

第三部分 我国广播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本部分从数字化与网络化的融合、广播专业化及公共广播产业的类别化、广播非居家收听等方面进行分析。
如前文所述,公共广播行业在我国可谓喜忧参半,但不可否认,在媒介融合趋势下,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发展以及汽车产业的兴起公共广播正迈步走向新的发展轨道。在这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广播产业必将呈现出以下新的发展态势。
一、数字化与网络有机结合为公共广播注入新活力
数字广播是数字技术与广播媒介相结合产生的新一代广播技术。也是目前占主导的广播技术。网络广播兴起的时间还不长,所创造的经济效应也有限,但是数字与网络的结合化发展将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大的空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广播产业的经营模式、盈利空间和受众群体的改变。
二、广播制作与播出专业化程度增强
广播的专业化过程的核心是受众和内容。广播的专业化过程主要是围绕这两点核心进行节目的定位、经营管理、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工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电台实行专业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挖掘市场潜力,增强市场竞争实力,使广播的频率定位更加准确。
三、广播产业的区域化、集群化和社区化
以市场为准绳,需要打破区域的限制,实行跨区经营,形成以区域广电集团为龙头的跨区域的传媒集团。近年来,广电媒体要求打破地域限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很多媒体纷纷进行跨区的集团化改革,因此广播产业进一步的区域聚集势在必行。
广播产业集群的优势主要在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不同电台可以分享共同的节目资源和人才资源,创造一体化利润,降低生产成本,形成机群价格竞争机制。广播产业集群的直接优势是降低了交易费用。通过分工协作,达到最好的资源配置取得最大的经济利润。
在当今人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以社区为中心的活动越来越频繁,社区广播也越来越受到欢迎。但目前国内的广播地方化程度还不够高,而小型的、专业化的社区电台能够为社区提供对口的专业化服务,且社区广播投入少,见效快,目标受众明确,因此这类型的电台市场空间很大。
四、广播非居家收听新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3G时代的到来,MP3、MP4、智能手机、DAB等便携广播收听设备不断推出,人们接触广播媒介的条件越来越便利。经济的迅速发展,车辆数量的快速增加,便携式收听设备的不断涌现,催生了广播非居家收听新趋势,私家车载、城市交通网络、超市卖场、居民社区等户外或半户外空间成为广播未来必争之地。

第四部分 国外广播行业发展新动向

本部分从欧美、拉美地区公共广播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最新研发成果方面进行阐述。
一、欧美地区广播行业面临的严峻前景
与我国公共广播发展现状相似,欧美地区同样遭遇到听众覆盖面增长但人均收听时间下降的困局。在谋取广播行业客观收益的同时,行业把目光放在了如何赢取更多年轻听众的问题上。有英国资深广播人士表示,目前广播行业的头等大事是将自身节目融入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便携电子设备中去,并提供富有创意的观看内容来吸引更多青年观众。广播必须接受并适应显示屏称霸的时代,传统广播依旧会存在,但在未来的广播设备中,显示屏不可或缺。
二、英国广播巨头BBC推出新举措
3D电视刚刚兴起,英国BBC的工程师已在谋划3D广播的可能性。
3D研发部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开发能令听众如临现场(如音乐会)的声学效果——声音来自每一个方向,甚至于上下方向。工程师们声称该新技术应使消费者能够收听来自其现有的收音机和电视机喇叭的3D声音。工作人员一直在测试不同的技术,包括音频用不同位置的话筒录音的环境立体声,最终的解决方案将可能是一种混合技术,以最灵活的方式录音、制作、广播和收听音频。
BBC的iPlayer已推出相应的iPhone、iPad应用。2011年BBC又联合商业广播电台发布了在线广播服务RadioPlayer。RadioPlayer目前只提供一款基于Facebook的应用,针对iPhone、iPad的应用还未推出。

第五部分 应急广播在我国呈加速发展态势

本部分着重阐述应急广播的作用、国家对应急广播工程建设的关注及应急广播新的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央电台着力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建设
2012年3月6日,为加快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工程建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召开专门会议与总局设计院就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工艺系统建设规划进行了深入沟通,并就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撰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会议指出,双方应加强沟通协调,切实做好项目的规划和需求分析,组成专门项目组,明确人员职责,尽快开展工作。会上,双方还确定了协调联络人和工作机制,以便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二、应急广播信息有望通过手机广播传播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使人们认识到不受通讯网络限制的调频广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应急广播有望移植到手机上,通过单向大容量广播发送方式,及时向公众通报堵车等城市生活信息以及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信息和应急减灾知识,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与其它移动平台相比,CMMB用户无需利用通信网络就能享受包括智能导航、实时交通信息查询、收听收看数字广播网络推送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节目和央视一套、五套、新闻频道的电视节目、娱乐资讯等。
三、公共广播应借应急体系建设东风重整旗鼓
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是国家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也是对广播作用再认识的结果。在电视及其它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一度处于低谷,在人们冷静下来以后,特别是遭遇冰雪、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事故中,在传递信息方面广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已把建立广播应急体系作为重要工程。广播系统要在努力建设好这个体系的同时,积极发挥这个体系的传播作用,让广播插上新的翅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节目。